400-887-1655
地址:渭南開發區西潼路良田街西段
乘車路線:1、火車站乘坐12路—新盛路南口
2、東風街恒基商場門前乘坐309路—新盛路南口
|
1.學?;厩闆r
1.1學校概況
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始建于1989年,其前身普田交通職業學校,是陜西省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陜西省民辦中等職業教育示范學校。2019年1月,經渭南市教育局批準,在原渭南普田交通職業學校的基礎上,與渭南志丹職業學校聯合辦學,更名為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學校占地62畝,建筑面積2.7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6328萬元,教學設備價值1426萬元。
1.2學生情況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教風學風優良,辦學特色鮮明,三十年來,為社會培養了5萬多名技能型人才。2019年,學校有烹飪、工程機械、軌道運營、焊接技術、音樂教育等5個招生專業,共招新生102人,比上年度多招新生47人;2019年4月-8月,先后為武警消防部隊培訓專技人員674人?,F有在校學生202人。
1.3教師情況
學?,F有教職工49人,兼職教師6人,生師比為6:1。其中專任教師36人,占教師總數的72%;“雙師型”教師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7%;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28人;高級職稱4人。專任教師隊伍年齡、學歷、職稱結構不斷完善,有效地保障了學校教育教學及教學改革等工作的開展。
1.4設施設備
學校整和后,重新規劃了校內實訓基地,按專業類別著重提升實訓基地建設質量和功能,為學生發展創造更優良的實訓環境。建有教學樓2棟,綜合樓1棟,辦公樓2棟,圖書樓1棟,學生公寓2棟,學生餐廳2個。建有專業實訓室、車間、基地8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426萬元,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70594元;實習實訓工位230臺,生均1.1臺;圖書館紙質圖書35000冊,生均173冊。
2.學生發展
2.1學生素質
學校始終堅持立足渭南、面向全省、輻射全國,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初、中級技能人才的目標定位,突出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為學生畢業就業、繼續升學、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019年以來,學校以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為契機,圍繞學生素質教育要求,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修訂完善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持續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精神培養,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2018-2019學年度,學生文化課合格率為86%,,技能合格率為99%,畢業生畢業率為100%。
2.2在校體驗
學校注重加強人才培養質量管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從入學到畢業的不同階段及各個教學環節持續進行監督管理,每學期教學處、教學督導組都會組織學生針對課程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全面直接的問卷調查,并通過學生座談等形式對在校學生進行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5%以上的學生對理論學習、實習、實訓滿意,90%以上的學生對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方面滿意,88%以上的學生對在校學習生活、學校安全方面滿意,86%的畢業生對學校的人才培養滿意。
2.3 資助情況
建立和完善助學體系,規范助學管理。成立了資助辦公室,制定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學生助學金評選管理辦法》《勤工儉學收入管理制度》《中職學生退費制度》等一系列學生資助工作制度,通過獎、助、勤、補等形式開展資助工作。2019年,為76名學生免學費6.08萬元;為9名建檔立卡學生發放資助金0.9萬元。
2.4就業質量
一是成立了就業服務管理機構,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實行學生就業安置責任追究制;二是開足就業指導課,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全面提升就業能力;三是加強與用人單位溝通合作,廣泛建立校企對口合作關系,及時為學生收集發布就業信息,提供咨詢服務;四是堅持畢業生回訪制度,對畢業生進行跟蹤服務和調查,并通過往屆畢業生搭建就業平臺;五是落實兌現就業安置承諾,確保就業率。2019年共有畢業生47人,畢業生就業率為98%,對口就業率為100%。
2.5職業發展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全面促進學生知識、技能、
職業素養協調發展”為目標,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塑造技能型人才。圍繞企業用人標
準積極開展學生職業生涯指導工作,通過理論指導和專題訓練,
推進學生的職業發展;通過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技能競賽為載體,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訓。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崗位遷移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均有了顯著提高。
3.質量保障措施
3.1專業動態調整
成立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制定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專業建設發展規劃》,按照“服務區域設專業、依托產業建專業、校企合作強專業”的專業建設思路,統籌規劃專業發展的總體格局,依據《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做好專業設置管理。各專業都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了培養目標、人才規格、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經渭南市教育局專業評估,我校工程機械、烹飪、軌道運營、焊接技術、音樂教育等5個專業為合格專業。
3.2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嚴格執行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進行公共基礎課設置,并保證課程的有效開出。針對公共基礎課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傳統考核及評價方式,注重過程評價,同時注重評價的多元性、全面性、科學性和導向性。
按照“課程體系職業化,課程內容技能化”的課程建設思路,以職業崗位能力標準為要求,制訂新的課程標準,合作開發課程,整合課程內容,優化課程體系。編寫了《中國烹飪大講堂》《新編廚師培訓教材》《中國藥膳烹飪》《柴油機發動機結構與維修》《工程機械操作與維修》《推土機裝載機挖掘機吊車故障診斷與排除》等6部校本教材。
優化教學模式,建設高效課堂。制定了《高效課堂實施方案》,積極推行“工學交替”“任務驅動”實踐教學模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做到了“教、學、做”一體化,“課堂與職場、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徒弟”三合一?;趰徫宦殬I能力標準設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系統,充分利用校內實踐教學和頂崗實習,突出學生技能培養。
在信息化教學方面,建有計算機教室2個,計算機100多臺,能夠滿足每個班級的上機教學要求。建成了學校網站,校園網覆蓋全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育教學。利用班級 QQ 群、微信群等交流媒介實現學習平臺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借助平臺進行個性化學習。
實施骨干專業實訓基地提升工程,投資200多萬元,充實擴建了工程司訓和烹飪2個骨干專業實訓基地。工程司訓基地擁有大中型車輛、挖掘機、裝載機、叉車、吊車、平地鋪路機等20多臺。高級烹飪教學示范基地設有面點室、西餐室、糕點室;開設了中國烹飪大講堂,高級烹飪實習室;配置炒爐、電烤箱、電器蒸鍋等設施設備24臺。全校實訓基地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實驗實訓設備共計108件。
3.3教師培養培訓
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按照“師德為先、能力為重、雙師結構,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思路,努力打造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素質“雙師型”師資隊伍。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工程”,通過內培外聘、學歷進修、職稱評定、技能考核、教學科研等多種途徑,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形成了以名家辦學、專家治校為特色的教學和管理團隊。
加強校本師資培訓,促進教師隊伍轉型和提高。出臺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校本培訓方案》《教師素質提升實施方案》《教師繼續教育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歷進修、業務培訓、技能考證、職稱晉升。2019年,先后學派7名教師參加了陜西省職業院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遠程培訓;選派10名教師參加了《陜西省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創新培訓項目》;選派2名同志赴同濟大學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參加了“陜西省中等職業學校校長綜合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訓。
抓好專業帶頭人培養。選拔專業帶頭人,主持本專業的教學、教研和實習指導工作。每個專業都配有2名專業帶頭人。選派青年骨干教師到兄弟院校、企業交流學習,合作科研。提倡團隊協作、老中青互幫互學,發揮各類教師在教學、教研、實習指導上相互合作的群體優勢。
開展教研科研,提高教師素質。制訂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教科研工作考核評價制度》《科研工作實施方案》《教科研獎勵辦法》。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教師編寫《講義》和校本教材,為陜煤集團黃陵煤礦編寫了《礦用工程機械操作與維修》《柴油機的結構與維修》《推挖裝吊的操作與維修》等3部專業書籍。
3.4規范管理
制定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章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構建了學校治理的基本構架和基本規則,確立了學校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規范了學校的辦學活動和管理行為,使學校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更加規范,運行更加順暢,內部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工作效能進一步提高。
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定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教師教學工作規范》《領導聽課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等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初步建立起由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教務處、專業教研室和學生信息員等構成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通過教學常規檢查、教學督導、領導聽課、學生評教等方式,規范教學管理,保障教學質量。
強化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成立了學校發展基金會,按照“一強化,兩拓展”的工作思路,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制定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經費預算管理制度》,圍繞學校的戰略要求和發展規劃,做好年度財務預決算,強化預算的剛性約束。在資金安排上盡量向教學一線傾斜,并按照規定為下年留出足夠的發展基金。
加強資產管理,提高教學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益。修訂完善了《學校資產管理制度》《教學設施、設備管理制度》。投入350多萬元,用于美化校園、購置信息化教學設備、改善學習及生活設施。學校規劃將在2020年投資500萬,2021年追加300萬,2022年追加200萬,建設一棟510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
加強校園安全穩定工作。落實一把手安全穩定第一責任人制度,黨支部書記、校長作為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第一責任人,與各部門簽訂了安全責任書,支部會議、院長辦公會經常性研究校園安全工作。制定了《校園安全應急預案》,各教學單位、管理單位、后勤服務部門都制定了具體的安全預防措施。學校定期對學生宿舍、教室、實訓場所、學生食堂等要害部位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后勤部門經常開展生物病媒防治、食品安全、飲水安全、用電安全排查;學生處和保衛部門經常性開展交通安全、用火用電安全教育,進行防恐、禁毒、防震等演練,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3.5德育工作
堅持立德樹人,切實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健全了德育工作隊伍,制定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德育工作方案》,將德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德育教育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以人為本,以質量為目標,不斷開拓德育新思路,發揮德育途徑整體效益,提高學校德育整體效果。
堅持以黨建帶團建,加強黨對校團委、學生會等學生社團組織的領導。制定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學生社團活動實施方案》,引導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班級定期召開創和諧規范校風班風主題班會,團支部組織開展創良好校風的志愿者活動,學校定期開展板報、征文、班風評比活動。建立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公眾號,并在公眾號上發布活動信息,充分的利用網絡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加強德育基地建設,建有校外德育基地1個,校內德育基地2個。定期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經常性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組織學習《中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定期開展優秀學生表彰大會,對“優秀團干部”“三好學生”等進行表彰,頒發榮譽證書,表彰典范,樹立榜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開展植樹活動,增強綠色意識、環保意識,提高個人素質。舉辦3.8節演講比賽,表達對生活在自己身邊的偉大女性的問候和祝賀。
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實施校園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利用文化長廊、文化墻、LED屏、宣傳櫥窗、學校標識等,塑造優美的育人化境。新增綠化面積3300平方米,建設文化長廊3個,文化墻150多塊,形成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為核心,以毛主席詩詞和唐詩宋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主旋律;利用LED屏、宣傳櫥窗等,彰顯學校的辦學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行為規范、文明守則等文化理念。以核心價值觀引領人,以優秀文化熏陶人,以優美環境感染人。
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德育工作網絡。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德育工作例會,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通過德育工作例會總結、布置工作、協調德育影響,落實德育要求。建立了科學的德育評價機制,為保證德育工作的切實到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6黨建情況
2019年3月,建立了中共渭南高新區聯合職業學校支部委員會。學校黨支部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扎實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加強調查研究,科學謀劃學校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制定了《渭南市聯合職業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見》,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并通過時政報告、主題班會、社團活動、新生入學教育等手段,利用建黨98周年,國慶70周年等重大節慶活動,主題鮮明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師生的頭腦。
4.校企合作
為了實現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育人,產教深度融合工作,先后與武警消防部隊、陜煤集團黃陵煤礦、北京小王府酒店、金白領餐飲集團公司、西安唐樂宮酒店、西安法士特集團公司等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一年來,學校定期輸送學生到北京小王府酒店、金白領餐飲集團公司、西安唐樂宮酒店、西安法士特集團公司等企業進行對口實習。學生實習率達到97%,專業對口率90%以上。
5.社會貢獻
發揮學校的辦學優勢和優質資源,面向社會和社區開展培訓服務。近三年,每年培訓武警專業技術人才600人以上。2019年4月份以來,先后在宜昌培訓了南方片區19個支隊180人;在涇陽培訓北方片區19個支隊180人;5月—7月為西安武警培訓50人;7月2日—8月18日為陜煤集團黃陵煤礦培訓礦用機械操作與維修人才134人;8月18日-10月18日為北京武警某支隊培訓工程機械操作與維修人才130人。
6.主要問題與改進措施
6.1主要問題:由于學校新整合組建,知名度不高,導致生源數量不足,質量下降,優質教師也有流失,嚴重困擾著學校的發展。
6.2改進措施
一是按照《渭南高新區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及渭南市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專家組反饋意見,扎實做好整改工作,確保學校順利通過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
二是進一步深化內涵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是千方百計疏通教師來源渠道,打造一支數量充足、技能精湛的教師隊伍。
三是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努力改善辦學條件,補足短板,縮小差距,爭趕超越,實現跨越發展。